近日有媒体报道,一位瓦匠招学徒,5000元包吃住,学完之后月收入可以到2.5万元。很快,这个瓦匠招工的事情就在网上引起了广泛讨论。
从就业市场的用工现状来说,技术工人匮乏是个不争的事实。相关统计显示,近年来,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(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)一直在1.5以上,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。
在制造、加工、建筑、能源、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、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,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,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各个行业的高级技工缺口已经达到了2000万人,而且这个缺口每年都在不断地扩大,如果照着这个情况持续发展下去,2025年,这个缺口将会扩大到3000万人。
而另一方面,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却异常激烈。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高达1222万,较上一年增长43万人,而2024届、2023届乃至一些2021届的高校毕业生仍然有部分毕业生没有充分就业,可见2025年毕业生就业有多么严峻。
近些年,招聘难和用工荒总是同时出现,本科生满地跑、技术工无处的情况导致本科学历或将成为最难就业的一个学历水平。常常有人调侃,企业现在3000块钱招不来农民工,却可以招来一堆大学生。
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首先,就业机会减少。在现今国际与国内环境的影响,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冲击,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,导致就业市场上的人才供过于求,导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。
其次,人才结构错位的影响。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,但社会供给不足,另一方面,高校又有大量理论知识丰富的大学毕业生,出来找不到工作,导致人才结构错位。其实企业更需要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,一来就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,而不是花了大价钱培养一个新人,最后还留不住,白给别人做嫁衣。
再者,“学历鄙视链”依然存在。在很多家庭看来,技校往往是孩子成绩实在不好考不上大学才会做的选择。但实际上,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过程也很艰难,往往很多大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的工资还不如一些“技工”高。
在这种情况下,“回炉”学技术成为了许多大学生走出求职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。回炉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,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,还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。
以北方学校为例,2024年,报读新能源汽车、电焊、中餐、西点、汽车美容等专业课程的学员就多达到数百人,这些偏重实操的专业技术,成为“回炉”大学生们青睐的方向。
“‘回炉’并非走回头路,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深造。本科学习和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侧重点各不相同,有学历,有技能,可以实现优势互补,让自己在职业发展上走得更远。
“回炉”读职校的大学生们并非逃避现实,而是积极拓展职业选择。通过学习技术,大学生还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领域和机会,增加自己在求职市场上的竞争力。这种选择并非退而求其次,而是面对未来的积极进取和追求。
从“回炉读职校”到“我要考职校”,这种改变之于诸多年轻人的未来、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,都意义重大。这个社会不仅需要爱因斯坦,也需要鲁班。而更多“鲁班”的培养造就,需要各方不断努力,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。